視力保護色 -
【文字 大 中 小】
莫言在故鄉高密有很多好朋友,但據我看,真正稱得上知心朋友的首先要數張世家。可惜天不假年,世家壯年早逝,而今已近四年。張世家生前是天達藥業的董事長,我們兩家相距8里地,一條膠河從我們村后流到他家莊前,然后注入膠萊河。他和莫言雖說都是喝膠河水長大的,但他們倆小時候并不認識,直到青年時代(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才一同進了高密縣第五棉油廠,成了同事。后來莫言當兵入伍,張世家進了人民公社黨委機關當了一名通訊員。所謂通訊員,說穿了就是給領導寫講話稿,給報紙廣播站寫新聞報道的筆桿子。張世家自己說,他干了幾年通訊員,寫的稿子大概有幾麻袋,全都是一個模式,一個腔調,一文錢不值。干煩了,他就下了海,進了縣城南關,趁著改革開放的大潮,白手起家,創立了天達藥業,成了老板(當時叫"農民企業家")。
很快,天達藥業搞得紅紅火火,成了高密市的納稅大戶,但中間坎坎坷坷,幾起幾落,人藥做好了,又敗了,就做農肥,"天達2116"賣火了,他的身體也垮了。莫言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曾經多次專門撰文為他吹噓捧場,什么《天達奇人》、《奇人奇藥》、《故鄉的藥》、《紅高粱與張世家》,連篇累牘,好幾篇。有一次他聽說張世家身體有好轉,企業也有了起色,就欣然命筆,為他寫了一副對聯:"麻種菜見土就活,張世家絕處逢生"。這里說的"麻種菜",學名叫"馬齒莧",此物難死易活,把它從地里拔出來,搭在籬笆上曬幾天,只要落在地上就又活了!用它來比喻張世家和他的企業是十分恰切的。
張世家其實是不太適合搞企業的,他是渾身的文人氣質,為人不修邊幅,意氣用事,只講義氣,羞于言利,所以莫言說他:"身在商海,心系文壇"。世家去世,莫言無比悲痛,專門寫了一副挽聯:樂善好施仗義疏財世家果然真君子;身在商海心系文壇吾兄到底是書生。此聯情文斐奕,戛戛獨造,恰肖世家生平。
世家是莫言的忠實"粉絲",鐵桿的"莫言迷"。莫言每出了新書,都送他一本,他每本書都讀,而且都要去買一些贈送有關領導和朋友,逢人必談莫言。世家因為出身中醫家庭,所以一直盼望莫言能寫一本鄉村醫生的書。2009年年底,莫言的長篇小說《蛙》出版。其時,世家已病重臥床,但仍堅持看完了全書。一邊看,一邊說:"莫言應該得茅獎,應該得茅獎……"直到彌留之際,他的床頭,仍有一本《蛙》。早在1983年春節,莫言回鄉探親,那時莫言已經發表了一些作品,什么《島上的風》、《雨中的河》、《黑沙灘》等,文壇也頗有好評。有一天,莫言到公社黨委去找張世家,世家在自己的辦公室兼臥室里請莫言喝酒,酒是高密白干,菜是一碟花生米,一盤黃瓜拌豬頭肉。喝到酒酣耳熱之際,借著酒勁,世家對莫言的幾篇小說大加褒貶,說:"你那些作品我都看過,什么呀,根本就不行,咱們高密東北鄉有這么多素材,你為什么不寫,偏要寫那些你不熟悉的事?什么海島、什么湖泊,你到過嗎?你為什么不寫寫公婆廟大屠殺?"世家接著給莫言繪聲繪色地講了公婆廟大屠殺的事。世家就是公婆廟(現在叫東風村)人,他的一個親屬好像也在那次屠殺中受了傷。世家所說的公婆廟大屠殺發生在1938年3月,游擊隊在孫家口村前大橋上埋上了連環鐵耙,伏擊了日本鬼子的汽車隊,經過浴血奮戰,打死了日本鬼子40多人,其中還有一個叫中岡彌高的日本將軍。幾天后,日本鬼子來報復,但搞錯了方向,沒有去包圍孫家口,卻包圍了公婆廟,屠殺了手無寸鐵的老百姓103人,整個村莊被夷為平地。
第二年,莫言考上了解放軍藝術學院,為了慶祝抗日戰爭勝利40周年,莫言想寫一部抗日題材的小說,于是就想起了他和張世家的這次談話,世家給他講的故事撞到了莫言的靈魂,只用了一個星期,莫言就寫出了《紅高粱》的初稿,又用了一個星期,抄改完畢。很快,《紅高粱》在《人民文學》1985年第三期上發表了,引起了文壇的轟動,奠定了莫言在文壇的地位。等到《紅高粱》拍成了電影,從柏林捧回了金熊獎,更使莫言聲名遠揚。我認為《紅高粱》至今仍不失為莫言的代表作。所以,莫言曾說,1983年春節和張世家那次喝酒"埋下了顆紅高粱的種子,《紅高粱》是我寫的,但高粱種子是張世家幫我種下的(見莫言《紅高粱與張世家》)。"
到了1988年,當時還是青年教師的山大中文系的賀立華和山師中文系的楊守森(楊是高密人,世家的朋友)發起,要在高密召開全國首個莫言研討會,二人來到高密,處處碰壁。正當二人躑躅街頭,一籌莫展時,又是張世家,把二人引見給時任高密市委宣傳部長的孫惠斌,使得研討會順利召開。會上,當有人要莫言沖出高粱地時,又是張世家,要莫言回到高粱地,堅守高粱地,捧回諾貝爾文學獎。世家是世界上第一個預言莫言能得諾獎的人,可見他對莫言及莫言的作品的理解之深。此后,莫言創立了自己的"高密東北鄉"文學王國,逐步走向了世界。
莫言出了名,世家就想打造"高密東北鄉紅高粱影視基地"。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他就多次找到我,要出錢翻修我們老家的破屋,被我婉言謝絕了。縣城南關天壇路26號莫言住過的幾間平房和一個小院,世家早在1995年莫言妻女隨軍去京時,就以高于當時市價的價錢從莫言手中買下了。他曾多次對我說,這個房子還是莫言的。我說你花錢買的,就是你的,莫言怎么會要?后來,世家的身體越來越差,他自知來日無多,就要把房子捐獻給政府。我多次勸他不要捐獻,他不聽,終于還是在去世前辦好了一切手續,將這塊現在已價值不菲的房產作為"莫言舊居"無償地捐獻給高密市人民政府。
至于打造"高密東北鄉影視基地",世家也有很多設想,什么建燒鍋(燒酒作坊),挖草鞋窨子,挖人工湖,建土飯店,專做爐包、拤餅……我們那里先是屬于大欄鄉,后又劃歸河崖鎮,并入夏莊鎮,現在又單獨成為"疏港物流園區",世家說:"什么鄉、鎮、園區?就叫'高密東北鄉'!什么鄉級、鎮級,你封它縣級都行,河南的內鄉,不就是個縣嗎?"可惜世家人微言輕,他的企業當時又經營得不太好,他的一些設想無人響應,世家只能赍志以歿。
可以告慰世家的是,莫言已經獲得了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高密東北鄉紅高粱文化旅游系列景點,政府正在投資打造,《紅高粱》電視劇已在我們兩村之間的高粱地里開拍,他捐獻的天壇路26號的莫言舊居已裝修布展完畢,正在對外開放。而他的企業由兒子接手后,在政府的支持下,擴建并上了新產品,在城東開發區建了新廠——天科生物,形勢是越來越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