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最新版本下载2023_亚洲精品123区_91美女视频在线_真实记录姐弟啪啪

張世家和那些科技流浪漢(五)
         張世家談農村文化危機
        現在適合農民讀的書不多
   有一種危機,現在看到的人不多,談論的人更少,但張世家看到了,并且急切地想為此做一點事情。這就是農村文化危機。
   張世家喜歡讀書,也希望別人、尤其是農民能有好書讀。他對現在農村中缺書少報的現象心存憂慮。他說:“我小的時候,還有《林海雪原》、《水滸傳》、《三國演義》等書看,可現在,在農村,連這樣的書都很難找到了。”張世家認為,農民沒有好書讀,真正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現在能為農民寫一些喜聞樂見、能懂能用的書的人少了,“許多大學教授,寫書出書,就是為了評職稱,根本沒有考慮過給農民讀。”二是即使有一些適合農民讀的好書,也缺乏渠道深入到農村。“書店也就開到縣城,而農民到了縣城,又有幾個進書店的?”對于這個現狀,張世家認為是個極大的危機。他說:“如果持續下去,再過幾十年,農村的文化后果不堪設想!”
  面對這一現狀,張世家沒有只是說說危機,談談憂患。對農民的感情使他很快行動起來。他現在已做的事情就是主持、組織編寫適合農民閱讀的圖書。他正準備做的事情就是構建一個深入農村的渠道,一個真正能夠科技入農戶、文化入農戶的網絡。
     從贊助出書到組織編書
  濰坊學院歷史系教授吳存浩嘔心瀝血十八年,著就中國第一部《中國農業史》,四卷九章二十四節一百八十萬字,卻沒有地方、沒有人肯出版。是張世家獨資贊助,讓這部卷帙浩繁的著作得以面世。這也成為張世家數十年中“最值得慶幸”的幾件事之一。
   天達2116投入生產之后,張世家在產品的研發上結識了三十幾位院士、教授,另外他還結識了多達上百人的地方農藝師、農技推廣員。這個龐大的技術團隊擁有在田間地頭與農民摸爬滾打的豐富實踐經驗和技術理論知識。站在土地上,與農民在一起,是這些人的生命源泉;其中的數十位依然奔波在祖國廣袤的土地上,被張世家形象地稱為“科技流浪漢”。但是張世家更注重將他們的才智與知識轉化為文字,他自己出錢贊助,讓這些文字轉化為著作出版。
   張世家了解目前市場上的農業專業著作的種種缺陷:數量少、學術氣息重、包裝精美、價格昂貴等等。張世家就是針對這些缺點,讓來自于農業一線的專家的著作來填充農民求知的空白。迄今為止,這樣的著作如《蔬菜病蟲害的診斷與防治》、《設施果樹栽培技術》、《大田作物控害增收技術問答》等等,已達六七十種,多數由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涵蓋蘋果、梨、葡萄、櫻桃、棗、小麥、玉米、棉花、花生、大豆等幾乎所有的作物種類,針對病蟲害防治、作物管理等各個細節問題,價格便宜,通俗易懂,實用性強。這些書大多被他在各種講課、展會期間免費贈送給了農民;事實證明,這些書深受農民歡迎。
      自己動手編寫圖書
  張世家本人更注重農科文化、民俗文化的整理搜集。
  以前農民家里都放有萬年歷、萬事不求人、日用雜字之類的小冊子,生活常識、信函俗語、為人處世、治家養生,隨用隨查,非常方便。現在這樣的書幾乎絕跡,細心的張世家看在眼里,他在工作之余自己搜集資料,利用農業專家的智慧,編寫出一部部通俗實用的著作,如《農家百事通》,一本小冊子,舉凡生肖、節氣、農諺、農謠、養生保健、小偏方、農業實用技術、教子治家格言文章,無不包羅在內。如《百姓百事歷書》,既是日歷,又附帶著作物種植技術(這些種植技術可都來自他麾下的農業專家)、日常生活小竅門等等。把一本普通的歷書當成農民經濟致富、生活幸福、科技普及的“寶典”來認真地做,一書在手,包羅萬象,恐怕也只有張世家會做。千萬別小看這些小冊子的作用!在書卷流布還相對匱乏的農村,正是這些“不登大雅之堂”的書,在不動聲色地承載著我們的民俗文化,在不經意間傳播著我們的風俗道德,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農村的兒童教育。
   聽說他的一個大部頭、名為《農家百科全書》的書就要出版了。對這部書,張世家用功尤深,搜羅更廣。他想讓這部書以一當百:既可以作為工具書備查,又可以作為通俗讀物,閑來隨手翻閱,開卷有益。通過這部書,你可以迅速了解豐富多彩的農村、融入農村;通過這部書,你可以有難就查,有疑就問,真是方便之至!
   通過這些注定不登大雅之堂的書,張世家只希望農民讀了有用,農民能學到知識。能讓農民學好,用好,把自己的地種好,讓自己的生活紅火幸福,能讓農村和諧融洽,能讓樸實的農村文化代代相承,流傳久遠。 為農民編書,張世家自言:“樂在其中。”
     “讓農家書屋離農民近些、近些、更近些”
  張世家的這些努力,就是想讓農村文化離農民更近些,讓農業科技離農民更近些。說起科技文化與農民之間的距離,張世家就有些著急,“現在,趕集時放上幾張桌子,擺上幾張宣傳畫,那是形式主義,不是真正的科技入戶、文化入戶。”
  為此,2008春節過后,張世家又做了兩件事情。首先,張世家四處奔走,針對省內農業媒體宣傳分散,步調不一,信息零落等缺點,極力促成媒體資源整合,電視、報紙、廣播等媒體聯手,成立山東三農媒體聯盟,以更有效地為農民、農業、農村服務。其次,他自己準備辦一個《農科文化》半月刊,自己寫,自己編,準備將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化和先進實用的科技知識,一起酣暢淋漓地傳播給農民。
  做這些事,他已經不僅僅是在想改變、豐富現有網絡中的書籍報刊的質量、內容,讓農民愿意讀,樂意看;他還在考慮怎樣讓這個龐大的網絡更加深入農村、更加貼近農民,給農民提供更方便、更實用快捷的服務。
  最近,他又盯上了遍布全國鄉村的“農家書屋”,他認為,“農家書屋”的功能并沒有完全發揮出來,要發揮真正的作用,需要從農民的需要出發,進一些貼近農民生產、生活的書,“讓農家書屋離農民近些、近些、更近些。”對于這樣的一個緊密分布的農科文化網絡的營建,意識到并開始為之努力,張世家再次顯示出獨特的智慧與魄力,這樣的智慧,在他開創“中郵天達模式”時同樣閃現過。
  張世家最大的希望,就是建立一個巨大的分布基層、涵蓋農村的文化傳播網,有書有像有聲音,依托聲、紙、影像、網絡,讓積淀深厚的民間文化滋潤每位農民的心田,讓先進的科學技術知識及時傳播到每一家每一戶。
   速描三
   張世家:三個名字,一世夢想

   張世家說,社會的進步和歷史的發展是靠一群不安分的人生生不息推動才發展和進步的。沒有他們的先知先覺,勇往直前,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就沒有我們的今天。
   張世家本人就是一個不安分的人。在他身上,你找不到傳統意義上的農民身上的那種安于現狀、固步自封的性格;你能找到的是鮮明的個性、開闊的思維、抗爭時的堅忍不拔、對于理想與傳統信義道德的固守。他常說,做人做事,成功在于真誠、耐心和持之以恒,水到渠成,天無絕人之路。
   張世家的口才令人心折,凡接觸過他的人無不對此印象深刻。敏銳的洞察力,濃重的鄉音,充滿激情與獨特的思維方式,讓張世家的口才發揮出令人驚異的效果。面對聽眾,他可以滔滔不絕數小時,不知疲倦,像一團熊熊燃燒的火。生命在這個瘦弱的身軀上顯現出驚人的能量!
   熟悉張世家的朋友說張世家骨子里還是一個文人。他自己對自己的評價說,只能算半個。他年輕時最大的理想就是做一個大記者。但是造化弄人,他成了企業家。成了企業家,還是具有濃厚的文人氣質。
   張世家本人最崇拜魯迅、曾國藩和毛澤東,毛澤東的大氣、胸襟、戰略眼光、超前意識,魯迅的錚錚鐵骨與冷靜深邃的思考、批判,曾國藩的“養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的堅韌與頑強,都在張世家身上烙下深刻的印痕,也注定了張世家一往無前的入世做事風格。
   “世家、天達、2116”三個名字,是我的一世夢想”,張世家這樣說。他對這三個名字有自己的解釋:
   世家是當年父親為他起的名字,來源于家堂中的一副對聯“詩書繼世長,忠厚傳家久”。
   天達是張世家為自己的企業起的名字,來源于孟子的一句著名格言“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2116則是張世家為自己企業的產品起的名字,寓意著到21世紀中國人口將達到16億,中國人也完全可以靠自己生產的糧食吃飽、吃好。2116為此做的是基礎工作。
   看看張世家做的事情,編書也罷、生產2116也罷,都在這三個名字的范圍之內。
   張世家對記者開玩笑說,也許在某一年的某一天,在某個田間小路上,周圍是因用了天達2116而豐收在望的莊稼,有一位老人牽著小孫子的手,平靜地訴說自己的以往,蹣跚而行。
   在他身后,會有三三兩兩的農民會說:天達2116就是他做的,咱家里的那本書也是他編的……
   “能做到這樣,此生足矣。”張世家笑著說。


  
摘自:《農村大眾》第三版 2008-07-16

農業防災減災網--山東天達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地址:山東省高密市密水街道密水大街西2998號 總機:0536-2345708

招商熱線:0536-2343938  郵購直銷:0536-2832116 QQ淘寶直銷:1728492906 QQ郵購咨詢:896157058  淘寶旺旺: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網址:www.2116.cn、uxnews.cn   手機移動網址:wap.2116.cn  "天達2116服務三農平臺"微信公眾號:tianda2116wx